人生目标与财务自由

上周聊天,朋友问我,你的目标是什么,我想了一小会,回答说有2个:

  1. 20 million RMB
  2. create values

第一个是我计算的财务自由需要的钱,第二个则是我的人生目标。

前了阵子还和一些朋友聊天,几乎所有人都说2千万并不能达到财务自由,我说那是因为你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些钱当然不能满足要求你的期望。我想这个事情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有把他记录下来。

今天把这个整理一下:

  • 一套日常居住的大三居公寓,交通方便,孩子可以上学(130-150平米),在苏州的话,大约需要700-800万,北京的话则要1000万+
  • 一套郊区(外省)的房子,度假用,车程1.5小时左右,如果在北京的话想买在崇礼(估计要500万),苏州的话待定,估计300万够了
  • 车2辆,一辆SUV综合家用,80万以内的即可,一辆平时度假开,50万左右,共130万
  • 孩子的教育费用,300万-600万(公立/私立教育计算)
  • 300万投资固收,按年化3%,一年大概10万的利息。
  • 200万投资基金股票,按10%的水平去操作风险应该也不大,大概20万。这样30万基本cover家庭年消费。

这样大概算下来,在苏州的话,小孩上公立学校,我有1800万就可以不工作了,当然肯定还是要工作,只是就完全没有压力了。

在北京的话则需要多一些。

下一个问题,如何赚到这些钱,我还没想好,但是我想了很多我不会走的路,再综合一下,原因都是因为和我的人生目标冲突,创造价值。

我希望我所做的事情最终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不是财富),所以我会投资基金股票,但是我不会去做网贷。资金的流动是为了让社会资源集中到更有效的地方,我希望我的资金在为我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在创造一些价值,而不是成本一些资本套利的工具。

同理,我不会去做销售,我认为销售本身会为社会带来价值,通过把合适的商品卖给合适的人,但是具体到个体,成功的销售(理念)都是把商品卖给尽可能多的人(单位),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理念都会扭曲。我见过很多企业买了不合适的设备闲置,也见过理财/保险销售人员向购买者灌输很多神奇的数字,我相信他们知道折现率,也知道年化利率和票面利率的区别,但是在推销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的解释/忽略。

我不是圣人,我虽有底线却不高,我虽倔强却也会为生活所迫,所以我直接远离这些环境,希望能以我的方式赚到20million

2020年总结

不知不觉又一年过去了,又到了停下来,回头看一看的时间了。

今年最大的事件是COVID-19,不过对于我来说则是跳槽。

1月份开始疫情的影响已经逐渐体现了,我并没有意识到疫情可能的影响,而是被动的等待事情的发展,从这点来看,我的确没有身为领导者的一些素质。

经过放羊一样的两三个月,春节过后疫情已经明朗化,这并不是几天可以解决的事情。这时我远离总部的劣势就显现出来了,和自己的领导及下属沟通不够及时充分,工作的重点与方向都有些问题了。当然这也是后来我开窍一点以后才发觉的。

转折点出现在5月,北京终于解封,我也有机会去上海,管的两个工程师却有一个要离职,高就那种离职,有些被shock到。于是仔细反思了一下自己,觉得自己真的是荒废了小半年。这时正好听到Apple在招MQE,综合考虑了一下,觉得应该去试试。

面试还算顺利,很快的拿到了Offer,综合的来看,这份offer并不完美,最大的缺点当然是劳务派遣,不过这点也是在开始面试前就了解的。经过权衡,特别是对家庭的影响,最终还是决定去新环境试一试。

辞职波澜不惊,我不在年轻,有足够的定力坚持自己的决定,也能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但是还是很感谢Bob和平先生的挽留,特别是Bob,虽然和他共事的时间不长,但是在历届领导之中,我从他身上学到的是最多的。

6月下旬开始这边的新工作,遇到很多的困难,对我来说这是一份全新的工作,从行业(设备售后到消费电子生产制造)、环境(从供应商到客户)、文化(德企到美企)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这边同事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对我都是要学习和适应的。还有刚刚搬到苏州,从家庭生活重新回到单身公寓生活;赶上最忙的几个月;丈母娘身体不好还不配合治疗等等

前几个月相当煎熬,虽然没想过放弃,不过当时的确做了各种打算,好在也算坚持下来,虽然并不完美。

到年底时已经基本稳定了,也算步入正轨,虽然离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至少方向是瞄好了,像Bob说的,把目标订好,尽全力执行,和领导保持好沟通,就算最后事情做不成,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我85年生人,07年开始工作,今年是我目前转折最大的一次,我相信不是人生最大的一次,我还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