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

在douban上和人吵了一架,照群众舆论上来看,是我错了,我的评价从“心胸狭窄”到“比较2”,看来的确是我做错了。不过心里还是觉得冤枉,这么多年怎么落这么一个评价。心里郁闷就爱琢磨,这大半夜的,我终于琢磨明白了。

我为什么要去douban呢?和我吵的人都是和我不同生活状态的人,想的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不同,人家一团和气,我去掺乎纯粹是破坏和谐,吵起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还好我有blog这一亩三分地,我的地盘我说了算,没有完全陌生的人和我开我会误会的玩笑,也不会有人说我2,就算有人说,我直接删掉连个投诉的人都没有。和老同学聊聊天,交流一下只有挨踢男看得懂的冷笑话,当个Geek更适合我吧,我老老实实的当怪物,别去和正常人靠拢了。

YY一下

玩票好久了,梦想就是参加一次比赛,然后拿一件T恤,在学校的时候没完成,没想到毕业两年后完成了。

先是前两天北理工校赛上参加了一次正式比赛,还AC了一道,当然是最简单的,不到10行代码,前天参加“有道难题”,极有可能进入在线晋级赛,更进一步我是不想的,不过有T恤拿啊,我这两天处于极度兴奋中。

tshirt1

俺的第一次尝试就这么要失败了?

俺85年生人,将近24年里一直是纯光棍,只有几次很失败的暗恋。

于是今年春节后在我的强烈反对下,老妈给我介绍了一个女朋友,当然还要“感谢”老妈很闲的同事大妈。

虽然俺开始就有种感觉两个人不太对路,但是本着给自己一个机会,给别人一个机会的原则,很真诚的继续接触。但是这两个月真的让我感觉莫名其妙,观点的不同到也无所谓了,不过变来变去实在很难去适应。今天说觉得安逸的生活很舒服,明天说应该趁着年轻去搏一搏;今天说感觉你对人生没有什么计划啊,我有个朋友对以后的规划如何如何详细,明天又说,你考虑这么多多累啊,应该学习我,乐观一点。

变来变去也无所谓了,反正女人到底怎么想的我也没准备弄明白。

有的实在受不了了,比如:“一个月见两次正好,多了太黏了。”好吧……再比如:“还年轻,要以事业为重。”好吧……再比如:“你不要考虑我,你觉得对就去做,做事情不可能把什么人都照顾到的。”好吧……我热脸贴冷屁股了……虽说关系不深也算女朋友了吧,和一般的“什么人”应该不一样吧,我还犯不上为了其他什么人考虑工作调动的事情吧。

我觉得两个人应该去互相了解,互相适应,大姐说:“你不用了解我。”好吧……大姐又说:“你不可能改变我。”好吧……大姐又说:“你也不用来适应我。”本来两个人距离就很远,你不靠过来,好吧,我主动靠过去,结果伸过来一只手,一把推开,说:“别离这么近。”

果然定律又一次成功,无论我老妈帮我安排什么事,我就必定失败或者必定倒霉。

北理工校赛

一般这种时候应该写解题报告,可惜十道题我实在没看几道,缺过了的也只有一道,大概10行吧,所以没办法写报告,只能写过程了。

感谢鹰教主提供这次机会,起因应该是06年暑假集训,当时我和鹰教主和zama都是第一次参加活动,水平比较接近(单指当时),平时训练讨论我们三个都在一起,我当时开玩笑的提过我们三个组队的事情,不过并没有组。后来鹰教主逐渐跨入教主级别,我和zama也离ACM越来越远。

这次鹰教主发起活动,操办整个事情,今天结束后我们发现还要多亏鹰教主用北理工的学生证号帮我们报名,否则就算我们什么都不争可能也不会这么顺利。

早上10点半开始,下午4点半结束,一共10题,对于校规模赛来说,题目偏难,之前听到是校赛而且中文题目,本来我还很有信心,不过发挥再理想我也就是3道题的水平了。

一人读三道题,反正是中文,好办,A题是概率题,也是简单题,推导出来的公式很简单,由于教主直觉认为推导需要概率知识且数据量大,我们先略过。

鉴于我们三个人水平相当不平均,几乎所有代码都是鹰教主搞定,教主除了A最简单的题1Y,我们排第六,然后我们搞鱼牛AC的题,鹰教主开始了WA的开始,WA了两三次后,我们开始娱乐了,提出了过Sample就提交的口号,在教主改了个小于号后AC,这时鱼牛已经出3题了。

但是我们还是没有搞A,这时场上大部分的气球还是白色的A题,我上去敲第三简单的题,但是敲一半的时候zama告诉我读错题了。

没办法,下来继续想,教主开始WA另一题,在WA的过程中其他队开始出题,于是我们开始落后,落后我们反而轻松了起来,于是我和zama开始聊天-_-b,留鹰教主一个人敲代码,教主在WA了大概5、6次以后终于AC,时间也过去了相当多,我和zama聊天的同时我发现A的公式极其简单,由于罚时超级多了,于是比赛成了OJ……开始不顾忌罚时了,教主说:“你觉得能过就上去敲吧。”于是我写了个a%2余1输出1 0,否则输出0 1的程序上去,然后1Y……果然是最简单的题,不过还是比较能唬人的。

于是我们一下子蹦到了4题,气球多了,心情也开朗了,北理工的同学也开始给我们照相了,奖金我们是不要了,照片一定要找他们要过来。

由于4题后形势一片大好,我和zama告诉教主另一道场上有人过的题,是道比较简单的几何题,由于教主以前敲过类似的而且手速高,于是上去敲,代码很长,在敲的过程中发布了一道题目的更正,但是那道题最后依然没做出来。在几何题漫长的过程中,我和zama开始否定题目,几何题顺利1Y,我们把时限最多的8皇后说给教主,教主说可以做,不过代码量太大,你们谁把八皇后先写了,我自告奋勇,占了10分钟以后发现写不出来了……于是教主继续自己写,然后放弃,说懒得敲了……

5题其实已经爬头了,他的一等奖是5个,其实5题基本可以前五了,不过唯一的比赛还是圆满下,于是做另外的,我读错题的那道有人过了,我和zama商量半天终于搞懂怎么回事,想想也不是太难,教主搞另一道,然后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教主上去WA,我上去不过Sample,最后教主发现是数据初始化的问题,终于AC,但是我的那道依然不过Sample……我真的应该重写而不是拿原来的改……

教主知道我的想法,于是稍微改了改直接上去重新敲,过Sample但是WA,我和zama开始出例子,zama命中,教主修改,圆满7题……

还剩半小时,我们也没开新题,因为我要赶飞机,不过还是留在那里等了等最后结果,冠军最后出了8题,是个solo的,还是很强啊。

总结:

我们三个十分不满不提供VIM。

我已经不习惯用传统台式机键盘布局了。

我和zama圆满完成了,看气球颜色、提供小道消息(例如:某种颜色的气球准备的比较多,某个题过的人比较多)、聊天缓解教主情绪的任务。

北理工的同学看我们还是有些紧张,估计我们的奖金应该是没希望了,不过也的确没准备去拿。

北理工的同学最后想搭讪教主,不过教主还是低调的回避了,教主回答过去在国内比赛的名次问题:“还行。”

教主状态没以前好了,不过依然砍菜题如切菜,尤其在三个小时左右基本找回状态后。

我拿了白色气球留念,十分感谢教主提供这次机会。

求推荐专业

目前有回学校念书的想法,目的是充电,所以希望有想法的人提供些建议。

说明:

1.Master 或者 Dr.无所谓,我并不是想混个什么文凭。

2.我的动手能力远远大于我的理论分析能力,我不适合搞纯理论研究,当然,给老师当两年苦力那种也算了,和工作没什么不同了。

3.我的经济上稍有余力,2年没收入应该还可以接受,不过如果超过两年家里经济上不允许。

4.我最终要工作,所以专业最好是好找工作的。

5.天津或北京高校的导师优先,方便以后出国的优先,不需要考试(考研,政治一类)的优先。

我的情况:

03-07年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传统意义上的差生,GPA<2.5,大学期间投入很多时间在Linux相关与ACM相关活动上,有一定的代码和算法能力,对操作系统知识有基本了解。本专业中,对机械方面兴趣大于电;对电路几乎没有一点灵感,测控电路的学习是我放弃考研的导火索。但是对数电,单片机等还可以,毕竟更多的属于逻辑和软件上的应用。

07年5月至今,在蔡司上海工业测量部门做软件应用工程师,主要负责蔡司三坐标软件应用方面的售后支持。我的主要工作是,新版本的测试,软件及手册的汉化;在GM,Commins,Ford做长期现场售后维护;零散客户的trouble shooting。业余时间写点小程序协助一下工作。

目前感觉知识面过于横向发展而无一技之长,所以想回学校充电,希望专业为三坐标测量机相关(软件方向),或计算机辅助设计相关,软件工程也可以,不过要是偏向工业使用软件的。

希望相熟的童鞋提供各种信息。

WindowXP下安装QT4.5

少有的技术贴烂尾了……受到置疑了,这个当时折腾的实在太恶心,完事后实在懒得再写过程了。

我最后的解决方案是编译了两个Qt,一个用来编译静态的,一个用来编译动态链接的。其实安装后默认是动态链接,所以copy然后编译一次就可以了。

我相信至少4.5这个版本没有经过编译测试,一大堆的编译选项根本不起作用,默认的编译甚至进行到一半会报错(至少在我这里是这样),而且报错的是demo和examples,我很无语,当时我手动修改Makefile将所有有关demo和examples的行全部删掉才成功完成的。

使用时通过类似这样的方法 C:\WINDOWS\system32\cmd.exe /K C:\Qt\bin\qtenv.bat 通过改变环境变量文件来调用两种不同的环境。

另,编译Qt之前电脑里只有DevCPP,我其实是用二进制的Qt编译的Qt自己……上一个版本用的是4.2,比这个版本编译起来方便多了。

Ok,简单的情况就这么多,如果还有问题欢迎继续置疑。

———————————–华丽分隔线———————————–

12日晚更新:

今天一天都在搞编译环境,难得有这么高的兴致,相应的,一天没干活,对不起我的薪水啊,虽然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为我将来的工作做准备。

花费大量时间编译的同时,发现了几个问题。

Qt3支持的库相当占空间,还有我应该用不到的XML等支持,不过多编译也不是坏事,反正硬盘现在大了。
使用-static全部重新编译qt是个很傻瓜也很占空间的举动,像assistant这种东西编译成静态的根本没意义,我觉悟还没有高到任意机器都要随时看手册学习的地步。只静态编译lib和qmake应该就可以了。
所谓的static相对share只是在编译时多链接了几个库,当然不重新编译这些库也没有,不过这意味着编译好static的环境可以同时编译出share的程序。
———————————–华丽分隔线———————————–
昨天晚上make上就去睡觉了,结果出了问题,修改一下。

第一步当然是下载,QT当前最新release版本是4.5,第一次推出了SDK(和JAVA学的?),将库和跨平台所需内容集成。

下载地址:http://www.qtsoftware.com/downloads/sdk-windows-cpp

如果有配置好可随时使用的编译环境,可考虑只下载源代码:http://www.qtsoftware.com/downloads/qt-creator-1.0-source-package

下载完毕双击安装,直觉上没什么不一样,比较纳闷4.5里把assistant从开始菜单中移走了,感觉莫名其妙。

其实只是复制一大堆文件,然后添几个环境变量而已,4.5安装完并没有自动添加,看来必须要自己动手。

在环境变量里添加QTDIR为安装目录,我安装到了C:\Qt下。然后修改PATH环境变量,添加%QTDIR%\qt\bin (放qmake的)和%QTDIR%\mingw\bin(放make的)我因为装过devcpp就用dev的make路径了。因为QT4.5的make还要打mingw32-make。

这样其实就算安装完了,就可以直接在命令行下面简单3部曲编译了

qmake -project

qmake

make

不过由于默认下载为动态链接版,编译好的程序必须在有QT库的计算机上才可以运行,所以想要将编译出静态版本,需要重新编译QT。

方法也比较简单,不过时间很长,在QT开始菜单点击Qt Command Prompt,然后在当前目录下

configure -static -release -fast (时间很长,大于五分钟)

make (时间那是相当长,几个小时吧,睡着了不知道)

make clean

这三行本来是照网上抄的,结果出了问题,我很不明白为什么连example都要一起编译-_-b,而且还编译不过!重新手动执行configure.exe也没有找到类似no-example的选项,于是试过几次别的方法后最终手动修改Makefile,把所有有关example和demo的make语句全部删掉,编译通过。找了一个例子测试了一下发现只有200K大小还以为出了问题,又执行了次make install,然后发现我找的例子里没调qt的库,当然大不了,于是顺利完成。最终参数为 -static -release,没有添加fast。

虽然最后一步无所谓,不过还是省了相当不少的硬盘空间,最终大小1.5G左右,make clean省了大概450M。

不过我依然觉得不方便,这样编译出的东西虽然可以在任意电脑上运行,不过相当大,尤其make debug的时候最简单的程序也要几十M且慢。不知道有没有方法可以静态动态随时切换啊。。。

QT4.5生成的release程序又变大了,原来只有8M左右,现在有11M了!!!

我干过最蠢的事情

虽然本人做过很多蠢事,但这两件我觉得是最蠢的,因为是自己找罪。

第一次是高中军训,经过选拔,教官们把姿势优美的选到了队列方阵,剩下的老弱残兵就天天半调子的练,某日正在休息,教官的“小毛”来我们这逛,指着唯一没有休息的队列方阵说:“看看,走得多好。你们都愿意去么?“我保留了小学生和谐回答问题的精神,拖着半长音喊:”愿意。“然后惊喜地发现原来只有我很傻很天真的配合教官。有了台阶下的教官如获至宝的看着我,”我就要自愿的。“走和我去队列方阵,然后我就很荣幸的遭了一个礼拜罪。

第二次是上班后,某日部门开会,领导说我们又要翻译手册了,上次是大家一起翻译的,一人翻译一些,这次我们也这么搞,XX来负责这件事,大家愿意参与这件事的呢,找XX报名。

会后,我很主动的凑了过去,说,我参加,翻那章?现在想想那哥们的表情也是抓到了宝一样,故事的结局是所有章都是我来搞的,还搭上了好几个其他版本,好像部门里只有我懂英文似的。

昨天领导打电话说以后翻译让新人来做,让我做是大才小用了。我到真不是觉得大才小用,只不过看了这么长时间连冷笑话都没有的手册,实在是件很无聊的事情。

刚才去买饮料了,比较烦一想喝就去超市买,于是发薏症,买了6瓶2.5L的七喜。买是买了,搬可真成问题,放到帆布包里背着结果平衡很难找,只好晃悠悠的往家蹭。

在中途遭遇大妈搭讪:“算命么?算命看手相。”

当时我特别想笑,后来想想也挺有道理的。

算命这东西历史悠久了,什么武候夜观天象啊,帅旗被狂风吹倒是有人要劫营啊,这一般是历史剧情需要或者超级伟大人物的特异功能,肯定和我挨不上边了。那一般能遇到的无非就两种了,骗大钱的和骗小钱的。

骗大钱的应该这么说:“施主我观你印堂发黑,不出七日必有血光之灾,你随老衲来,待老衲与你化解。”想想这种也不会在大街上讨饭吃,而且算不好极有风险,还不能摆长摊,得流动作战。

那骗小钱的,肯定就是说的云山雾罩,9分好话1分吓唬,反正去算命的一般也就两种,一种是春风得意想让别人夸的,一种是不如意去听好话的。让其他人的心理得到满足,也算是心理医生性质的。

问题是为什么会挑我呢?

我牛仔裤,破T恤,一个月头发没有剃,肯定不是春风得意的了;长的傻大个,再跟力巴是的抗个包,走路都是晃晃悠悠的,不是苦力应该也差不多吧,要是我干算命这行估计也找这样的,这样的应该天天想着哪天才能发迹。

我忽然想起前些日子看的美国选秀节目了,海选的时候也有个超级高的哥们,表演巨恶心,把橡皮管子从呼吸道绕了一圈……评委就问你为什么要表演这个东西,那哥们说,我天生就这么高,人们都认为我就应该去打篮球,否则就和个geek似的,可是我不喜欢篮球,我就得当个怪物么?

我也有类似的遭遇,我还不大的时候,有刻薄的邻居就说我:“长得就像抗大个的。”走进社会,无论大爷大妈大婶大姐,第一句一般是:“你怎么这么高,多高啊?”第二句一般是:“你打不打篮球。”第三名一般是:“这么高不打篮球多可惜啊。”有闲的还会问第四句:“为什么不打篮球啊。”

干,我打不打篮球干你鸟事,1米9怎么了,1米9又不是怪物,谁规定了长得高就得打篮球,长得高就得去出力气,我想起《猪头逛大街》里的一句话,我医科考试成绩高不一定代表我要当医生,就像一个人的cock很大不一定要去当鸭子吧?

我以后去当演员算了,专门演苦力,成奎安就是我的学习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