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最近推荐了几个朋友给猎头,帮他们改简历,做面试辅导,顺便把自己的简历也更新了一下,脑袋里面又蹦出了很多问题。

比如我现在在做的供应商质量管理SQE,是一个很常见的职位,几乎所有生产型企业都需要这个职位,基数大意味着从业人员多,不同企业的要求和薪水也不同。

个人感觉(SQE),薪水越高对理论知识越看重,也更偏向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

但是,如何在简历中体现这一点?

实际工作中的“理论知识”大概分2部分,一是类似学校教的理论知识,什么是正态分布,统计学知识;另外一部分则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如何将实际的案例与理论结合起来,而这部分往往更重要。

简单归纳一下,面试偏高端职位,要通过简历打动面试官,需要突出强调的是自己的理论知识,同时不能让对方认为自己在纸上谈兵。面试偏低端职位,则一般更看重实际的经验和执行力。

最后再吐槽一下,工业社会发展到现在如此的细分,除了特定行业内的纯技术岗,大部分时候招聘信息写的需要“专家”级别并不是真的需要一个职业级别的专家,而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专家,往往这个细分行业专业领域里工作2-3年就可以达到的一个水平,所以在面试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实际的、具体的要求。

最近有点偏题

我不是个好的“管理者”,这是周围的人,包括我自己,对我的评价,我知道什么样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但是为什么这样是“好的”可能只想通了80%,做事的习惯只符合50%。

于是乎在考虑换工作的时候,我比较开心的选择了离管理者相对较远的方向。

不过最近有点跑题了,4月开始到现在10天,和5个人聊了有15+小时,涵盖简历修改,面试辅导,工作汇报,供应商管理,跨国工作生活经验,职业规划……仔细想了下,太透支了。

刚花了一小时做了一下自己的工作计划,积压的工作大概要花9个小时清理,其中两三个还要根据情况再延长,周末的2天就搭进去了,虽然不后悔给这些同事朋友分享,但是我的确偏离了我的本职工作,自勉吧。

解决方案:下次谈的时候有些针对性,并控制时长,每次不超过30分钟。如果确实重要,提前book好时间。

questions list

最近脑袋里冒出了很多问题,慢慢想吧。

三人行必有我师,所有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有的人会比我“强”很多,很容易从他的行为言谈行动中获得知识和能量,理论上多和这样的人接触,就更容易完善自己。

是否总要追求这样的环境,让周围的人尽可能多的强自己很多,以便让自己不停地成长?

如果一些很nice的人辅导你,帮助你成长,当你和这些人水平相近,甚至超越了他们,你是否要挥一挥衣袖?

当你面对供应商,客户,甚至是家人,他们并不像你期望的有能力,高效率,如何去合作?在合作/生活的同时,你如何影响他们?是顺其自然,还是努力改变对方?

当你的“好意”冒犯到了别人,如何化解?

如何调整与人相处的界限,做到哪些程度,又如何调节自己的感受。

当意识到自己有一些“反社会人格”,却又知道如何是“社会常识”,如何调节?

知行合一,知易行难。

暴风雨来临之前

正在发生一些事,我能做的就是把握住自己,准备好。

家人和朋友都说我变了好多,恐怕不都是正面的改变,也给我一些反思的契机。

有三个主要问题:

  1. 生活与工作如何平衡,工作中养成的习惯如何不带入生活。
  2. 适应当前工作后的倦怠感如何调整,如何 激励自己。
  3. 面对一些突变,如何控制事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