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四十岁生日

我过去不喜欢走捷径。

我并不歧视走捷径,只是一种策略的选择。

这可能来源于我方法论里对学习的定义。我自己理性,会把所有东西都拆成一种学习,哪些是基本功,哪些需要练习,哪些是高级技巧,哪些是非常规技术。

每当我兴趣转移想学一个新技术,会尽量找到体系化的培训方案,然后一步步的学。比如网球,我会去学正手标准动作,反手标准动作。如果一个动作没有练好,无法在实战中应用,我不太会去改变动作去适应实战,而是会去想为什么我无法适应,然后决定是去练习,还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去修改。而随着我越学越多,我很少会修改了,基本会按千锤百炼后的动作去练习。

回到工作上,我把工作也当作了一个技能,和网球,编程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我40岁之前对于工作的态度一直都是——如果哪里效果不好,回去练练内功。

那什么是捷径,就是达到同样的效果却不需要付出同样的努力。

我之前不喜欢走捷径的主要理由有两个:

  1. 我要创造价值,走捷径会影响我达成真正的目标。
  2. 我认为练基本功和走捷径其实不冲突,但是习惯走捷径了会影响个人能力的建设。

但是现在情况变了,我不在把创造价值当做基本价值观,方法论暨知识体系也基本搭建完成。我现在要进入一个实战阶段了。

我现在在工作这个层面上,要研究我现有的方法论搭配上所有可能捷径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

这可能就是我的四十不惑吧。

写在最后:除了推销短信,没人记得我的四十岁生日,有种没有责任没有义务的自由感了。

停下来,回头看一看

五一我让自己完全停下来,停掉了所有的工作,结论是——我陷入了迷失的状态中。坚信自己现在的正确性,闷头不听劝的状态。

我见过太多陷入这种状况的人,我也知道自己会陷入同样的陷阱,我曾经尽全力避免自己踏入同样的问题。但是当问题出现,我还是没能在第一时间内跳出来。

有三个环节失效了:

  • 我的定期中断制度失效了,周度/月度总结没有坚持下来
  • 少数思考的时间,用来思考其他人或事,而不是分析自己
  • 执行力下降,或者说变懒了

对应的解决方法,在未来的Ramp期间:

  • 每天都留出一小时,看书,思考或者锻炼
  • 每个月强制休息一天,用来反思,订下个月计划,回顾上个月的计划完成情况
  • 优先考虑自己的目标,找到目前主要问题(短板),基于这个问题去安排未来一段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