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结实实地被鄙视了一次

今天被人鄙视了,结结实实的打回了原形。

出差到这两周了,整车厂的质量部,一部门的人都在一屋子里坐,其实吧,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优越感的,这和平时出差多有关系,大部分时间出差都是很白的客户,心里有点优越感也是惯性。尤其听这部门的人聊天的话题,有点优越感也是正常……

今天彻底地被鄙视了,到了两周了,几乎和这些人不认识,一是要干活,二是实在没什么共同话题,和天天做情感测试的人有什么共同话题呢?

今天有两件事。

第一件事,我在一个角落里测试我们工作站的显卡,是刚刚开箱组装的,这时还有一个他们部门的人在四处找键盘,找到我这的时候还特意问了下我这个键盘能不能用。5分钟后吧,有个姐姐进来了,发现自己键盘没了,就站起来喊,谁看见我键盘了,谁拿我键盘了。我想了想刚才那个人在四处找键盘用,就想说那个人拿走了吧。怪我,真的怪我,我反应太慢,就在我刚要张口的时候,坐在我旁边的姐姐突然扭头向我,冷喝到:“你用的键盘是她的吧。”其实口气还好,声音也不大,就是带着一种镇定,威严,肯定的口气,还刚刚好所有人都能听见。我当时真想跳进来反问她:“你哪只眼睛看见我拿的了。”不过就算我不是出差在这,我也还忍的住,笑笑说不是我,说刚才谁谁在找键盘,可能是他拿走的。这时我已经憋着火了,刚才那个借键盘的时候在我旁边和我说了半天,就算这姐姐没听见也不用这么肯定我拿的吧。

然后是第二件事,有点背景,由于这个厂房是新建的,食堂没建好,所以为了方便这的人吃饭,墙上有张表格,然后大家想吃了划勾,公司订饭送饭,每个月公司会从工资卡里扣钱,我和同事呢,有时候懒,就会借稍微熟一点的人名字划饭,然后付他们现金。

还是刚才丢键盘那姐姐,月底领工资,看了工资单,然后说,怎么扣了我一天的饭钱啊,由于上周我们这有两个其他人在,所以比较乱,我又不熟,就马上和她说,上周我们订了好多饭,我一会问问我同事,看是不是划过您名字没给您钱。其实吧,只是预先打个招呼,我相信不是我同事搞乱的。没准还是她哪天订过饭忘记了。

结果又是刚才质问我那姐姐,可能也就过了3分钟吧,又转过头来问我,说你们这样多不好啊,订了饭不给人钱,还不告诉人家,我们这是扣工资的不是免费的,TMD这黑锅背的。赶紧说,我知道,我们订都是提前打好招呼,然后当天给钱的(当然,这些话是从她谍谍不休的教育中好不容易插进去的),旁边有人可能看不过去了,说他们是给钱的,可能出差错了,我开始还以为是帮我说话的,然后发现他开始帮腔教育我,说我们做的不够周详。(天地良心,每天订饭前先过去问您中午订不订饭,如果订就帮他划上,如果不订,就问能不能用您名字订然后给您现金,得到肯定答复后在划勾)应该怎么做呢?应该把表格拿到那个人跟前,然后给他钱,让他自己划勾就对了,TMD,TMD,TMD,我怎么和这么脑残的人在一起工作。我要不要写张合同让他签啊,写好甲方乙方,权利业务,免责条款。当时差点就忍不住了,想大吼一声,老子打个电话够你吃一个月中午饭的,然后把钱包里的零钱(我还是有节俭的好习惯)往天上一扔夺门而出再也不来,我平时虽然不富裕,但是大手大脚习惯了,10块钱还不至于省。但是还是忍了,谁让在人家的地盘上出差呢,又听了会埋怨+教育,终于告一段落了。

咋说呢,通过这事还是有点教训,一是不能偷懒,说白了还是因为借人家名字订饭这事惹出来了,以后出去吃好了。二是千万不能和脑残的人一起工作,这种事情是会传染的。三是,农民总归是农民,和帝都的人永远是不一样的,出差总归是出差,和本公司的人是不一样的,供应商就是供应商,和客户是不一样的,不管你是身上带土的基建工人,还是年薪比他还高的所谓专家,有好事没你,有黑锅你背。

我已经决定了,再也不进那个屋子了,否则下次就该有人丢东西了,那时就真的洗不清了。

哇哈哈,我终于找到了scheme AIDE命令列表

大概一年前就在找这个东西,可惜没有任何的手册可以参考,毕竟是商业的东西,acis interface drivers extension,不过今天终于找到了,看了下history,今年7月官方推出的,难怪之前怎么找也找不到,赞一下spatial,还有自己的wiki,祝愿他越发展越好,哇哈哈。

Zeiss收购Clarient acis部门

收购的新闻 ,好老的新闻了……7月份,有4个月了,起因是今天干活时显示出问题了,我就说这acis模块应该没问题,同事随便提了下这个被zeiss收购了,很奇怪,就说不是吧,同事说德国老外告诉她的,晕乎乎,今天回来查新闻,果然是也不是。

发现自己误会了,acis在wiki上的定义是ACIS (Alan, Charles, Ian’s System), a solid modelling geometric modeling kernel that several CAD packages use,是Spatial公司的产品,为很多成熟的CAD软件做kernel,而收购的是Clarient公司的acis部门,顶多也是个用的,也不是开发的……同事的言之凿凿让我以为Zeiss这么有钱把这么有前途的公司都收购了……而且,还是显微镜部门收购的,而我们部门用的是acis interface driver extension,是二次开发的东西,根本和这个没关系……

不过不准备纠正她了,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自己求证就很无聊了,再和另一个人抬杠实在没有必要,反正说了她也不信……

和高中老师聊天

越来越不喜欢题目这个东西了,小时候老师教作文,要先有题目,然后全篇要有结构,前后呼应,紧扣题目,突出中心才是好文章,可是我又不想高谈教化,就是想起来一些事想记下来,却还得为个题目想半天。

以前一起玩游戏的一个研究生姐姐目前在高中当老师,哇哈哈,这么百年不遇的事情都遇到了,还是很不错的学校,前两天聊QQ偶然遇到,我对现在的高中生非常有兴趣,聊着聊着就问她对现在90后高中生的看法,因为我对90后的正面印象是少之又少。回答如下——

darksun 20:11:58
我已经觉得和学生们想不到一起了
20:12:20
他们和我的学生思维差不多
darksun 20:12:26
。。。这到是
darksun 20:12:41
宋JJ,90后的孩子咋样?
20:12:47
挺好的
20:12:59
觉得自己挺强的
20:13:07
其实大部分的什么也不是
darksun 20:13:18
听起来和80后差不多啊……
20:13:25
夸大个人的一些东西,比如痛苦、寂寞、孤独
darksun 20:13:44
垮掉的一代?
20:13:45
他们需要受到一些挫折
darksun 20:13:54
有点像
20:14:06
没事,到社会上锻炼几年,受点苦就完了
darksun 20:14:14
恩,同感
20:14:17
他们是真正被家长宠大的
darksun 20:14:32
哈哈,我自己跑出来感觉挺爽的……
20:14:58
很重视友情爱情,也很重义气,但是能力差,无法担当,更丝毫没有什么意志力可言
当然这姐姐不姓宋,只是当时bbs的id谐音而已,看完后,仔细想了下,忽然觉得我比高中老师眼里的高中学生没强到哪里去,blog里也是天天夸大自己的寂寞、孤独,觉得自己挺强的,其实什么也不是,能力差,意志力更差,自律只是书本里的词,唯一强的可能是——虽然我生活的地方像猪圈,但是自己活了一年半。

非留学如何去欧洲或者美洲?

脑子里一直有这个疑问,不过身边没有有经验的,虽然认识的在外面漂的人很多,但是都是以学生的身份去的,无论是放弃国内的学位直接出国,甚至在高中就出去,所有人都是去留学的。当然,无论以后在不在国外发展,留学都是最简单的出国手段。

用欧洲举例,其实出国大概分三种:

短期——3个月以下的,一般包括旅游签证,会议商务签证等,以德国为例,最多可以签三个月,为申根国通用,每年最多申请3个月。

长期——3个月以上的,一般包括留学签证,长期工作签证,一般都是一年一审核吧。

永久——包括永久居住权和移民。

拿移民来举例吧,因为移民是难度最大的,一般是两种,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投资移民我就不考虑了,技术移民其实并不难,仔细观察条款,虽然说看起来条件比较苛刻,但是从我的角度来看,还可以。

加拿大是打分制度,及格线是67分,就是说满足67分移民局就基本上会通过申请了,就拿我现在的水平去打分,只要我在加拿大找到了一份移民局认可的工作,我就可以很轻松的超过70分。不得不感叹,移民加拿大比移民上海简单多了。

荷兰稍难一些,欧洲所有国家对待技术移民可能都会有收入的限制,或者高学历,荷兰的限制是30岁以下年收入3万6欧元以上,30岁以上是4万8,看起来还是蛮吓人的,其实并不是很高,考虑到欧洲的工资水平,硕士学位以上的毕业生第一年的工资就可以达到这个水平,通俗点说,在荷兰签一个类似华为这种水平的公司,就有这个水平了。

德国就比较难了,虽然德国曾尝试着放松技术移民的门槛,不过还是要求很高,对收入的限制大概是荷兰的2倍,而且德国对于外国人的接受程度应该远没有荷兰这种小国友善。

可以看出,虽然要求很高,但是欧洲国家对于技术移民的门槛还是相对较低(至少比上海户口的要求低),只要在当地找到了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看起来像是高科技职业,那么移民局绝对不会为难你。如果不是为了移民, 长期工作签证的要求则更简单,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话,只要你已经在当地找到了一份工作,那么签证也不是问题。

当然,工作签证也有些问题,一般是两种情况,无论你在当地的公司找到工作,还是在中国在当地投资的公司任职,都是有了工作再过去,问题不大,移民局会审查你和雇佣方的合同,只要别太神奇,比如月薪500欧元一类的低工资,问题都不大 。另一种都是国内中介用的很多的,就是以某种职业申请,这时是没有雇佣方的,这种每年每个国家都是有名额的,最通常的是中餐馆厨师,移民局会首先联系提出这种需求的公司来确认,然后会登报确认没有当地人需要这份工作,最后才是对你的审核,我对这种的成功率持怀疑态度。

综合看起来,只要有当地的公司雇佣你,那么签证的问题不会很大,工资合适的话,也很容易的申请到永久居住权(当然需要熬一定的年头),甚至移民。但是万物都有但是,这种工作相当难找,就像在哈尔滨上大学很难在广东找到工作一样,很难远隔重洋的在那面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所以总结一下,想出国最优方案是留学,可进可退;然后就是投资移民,只要你有钱;其次是你的配偶是当地人,投资或者技术移民成功者,这种一般都带一个附加的名额;最后才是技术移民,或者说是长期工作签证,对于在国内有稳定工作的人来说,去欧洲刷盘子应该不是什么好事情吧,所以去了一般也是高薪职业。

搞清楚了流程,努力的方向也有了,首先是语言,无论是申请签证还是找工作都是必须的,目前语言还是有相当障碍,听的懂,也基本能表达出来,但是就是交流不起来,词汇量也过于小。然后就是比重最大的了,如何找一份跨国的工作-_-b,这个事情很有挑战啊。

最后意淫下德国美国同事的待遇收入,然后去睡觉做噩梦了。

叛逆

工作大部分时间是独自出差,这次很难得的和一个女同事出差,部门里不算刚刚来的一个,只有一个女工程师了,原来还有两个,一个现在是我们经理,另一个是我们项目经理。

这两天没少聊天,我不太擅长和女人打交道,这次机会难得,借此机会了解一下女人的精神世界。其实这个姐姐也比我大不了几岁,不过好像总觉得比我大很多的样子,今天聊动画片的时候,她对于我看过花仙子、恐龙特急克塞号一类的动画感觉很奇怪,问:“你也看过这些?”80年代嘛,就那几个,那时候3年的代沟可不像现在这么地大啊。

中午聊天谈到了性格,她就问我做过什么叛逆的事情没有,仔细想了下——我高中的时候半夜离家出走过一次,跑到了高中的车库里,被蚊子咬了半宿,就回家了,没了,真的没了,突然觉得挺遗憾的,长这么大,啥也没干过的感觉。

这两天的反常也这这些谈话有关系吧,有点感冒,容易头脑发热,再加上各种消息的刺激,不同想法的暗示,总让我觉得应该干点什么。

-辞掉工作,拿着积蓄去周游世界?一边打工一边赚路费的想法一直刺激着我

-上学去搞研究?当博士是小时候一直的梦想。

-抛弃技术类职位去搞营销管理?告别沉闷的工作和微薄的待遇。

可惜的是,我是个沉闷学校出来的沉闷的学生,虽谈不上谋定而后动,办事的风格却也小心谨慎,所有有风险的事情都敬而远之,到底怎么办才好?

记得大二的时候迷上了哲学,结果是看的一脑袋浆糊,只记住了尼采华丽的自信与精神失常的结果,也记住了叔本华幸福就是躲避人生的不幸,我没有勇气挑战命运,只能学会逃避不幸。 过了快四年了,不知道现在我对于哲学会不会有更好的理解和领悟,尼采有机会还是要读,不过我想应该先读读王阳明,知行合一可能才能解决我的问题,我不想知道人生的意义,只想知道我应该怎么做。

也许吧,看哲学书本身就是一种叛逆的事情。

国际长途真贵

前天约好了晚上10点打,买了skype,准备用这个打,省点钱。下了班特意找了国内的同学试了试麦,速度,感觉良好。

到了10点,急不可待的拨电话,先给我来个意外,显示资费为0.22欧一分钟,之前查的是0.017,一阵忙音后,某个女声说了段听不懂的话,没反应了,纠结。是skype坏了,还是怎么回事,先查了下,原来打手机比打坐机贵10倍……然后就想,会不会是skype打手机有问题,折腾了10几分钟,尝试三次后,放弃。

心想不能放弃,都说好了,失约多不地道啊,然后就准备用电话打,惊喜地发现无论是北京号还是上海号都没开通国际长途,不能打。不能放弃,研究怎么开通业务,在北京移动的网站上没有找到动感地带开通国际长途的业务,下个月转全球通也才生效,没办法,一咬牙……用上海号。

上海的移动网站比北京的好-_-b,功能多,花样也多,神州行开通很容易,预存200就可以开通了,研究了下资费,荷兰相对贵一些,直接拨是6秒0.8元,17951是4.6一分钟。有个优惠包,不过只有部分国家的,很遗憾,4.6一分钟这档全没有优惠,只能眼看着5折的优惠唏嘘。

折腾完,已经10点半了,心想说好10点的,迟到了真不好。还是中国移动好,服务周到,一打就通了,通了先问问接没接到我刚才的skype电话,答:刚刚在做饭,没听见。我终于明白我刚才听的那段荷兰话是什么意思了——您拨打的电话无法接通-_-b。无奈中,只有我在紧张……

聊了10分钟后,电话断了,应该是对过没电了,想了下,还是决定换skype,就是不算上海到北京的漫游费,10分钟也花掉将近50块了,这次不错,skype通了,但是网速不好-_b,能听不能说,接着郁闷的用手机打,心一横,不管多少钱了,就聊吧,挂断后,26分半。

不知道中国移动会不会把漫游费也加进去,不过我知道我的余额危险了,又充了200,想想上周买号50+50话费,转全球通预存500话费,skype买了20+50的话费,开通上海号的国际长途200话费,怕欠费又叫200,这个月已经为全球的通讯事业贡献了1000多RMB了……这个月的出差补助全进去了,等于白干了-_-b

more money, better service

上大学时曾经钟情于开源,喜欢找到各种免费的软件与服务,但是工作后做了服务人员,也开始因为各种事情使用各种服务,不得不承认,想要更好更方便,不得不付钱。

今天买了半年的卡巴斯基,虽然还是取巧的用了优惠政策,1块钱,付费的过程比1块钱本身更麻烦,我想各种软件也是通过各种手段来让人们理解付费服务的概念吧。明天还要买skype的电话卡,虽然也有免费的Voip服务,不过我想还是用付费的好一些。

现在已经很习惯于为事情付钱,玩网游付点卡,购物送货上门付费,只要合理,我现在已经都能接受了,毕竟合理的收费也是我工作活下去的根本,当然前提是——别太贵。

我后悔啊,语文学的不好……

刚才写email给同学

A:我最近要去玩,想找你,你最近有时间么?打个电话给你

(也就5分钟吧)

B:行啊,周二晚上10点吧

(回信还挺快,心想正好在线,不如现在打)

A:现在怎么样

(然后苦苦等回信,5分钟后)

B:还好,就是最近下雪特别冷。我先吃饭去了哈,回头聊。

(一次好机会错过了……)

新能源——风能

二月可能要去vestas出差,vestas是新能源行业的技术领先者,如果两年前,有人和我说风能可以被规模的利用,我不会信,其实到现在我也不信,因为风能的使用条件其实比较苛刻,设备投资和维护的成本也高,相比起来,烧煤发电的成本更低更划算,而且设备都是现成的。

不过这的确发生了,vestas最开始只是几十人的概念型新企业,不过现在已经是全球雇员接近2万人的公司了(2万人是vestas今年的计划,不过被经济危机打断了),去年年底这个数字还只有8000,如果不是全球的经济危机,这个行业会在一两年之内呈爆发型增长 。

从1979年的第一台,30年不到的时间,vestas装了3万台的风机……这个数字真的很恐怖,与我们行业横向对比,三坐标测量机的使用稍早于风电机,如果vestas真的只有行业里23%的市场份额的话,那他扩张后的规模真的很恐怖,我不知道天津的vestas具体做什么,也不知道在国内会不会安装,不过在欧洲的成熟应用,意味着风能已经作为成熟的技术逐渐应用了,这个行业是个新兴的行业,而且与一些朝阳行业不同,他已经开始盈利了,有志于技术的同志可以考虑进入这个新兴的行业。

附:

vestas装机列表,按国家分类

vestas招聘——由于经济危机,很多职位可能已经冻结了,对firefox支持的不好,用ie内核浏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