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症状越来越明显了,昨天本来应该用半个小时把表填好然后早睡觉的,结果就是不想动,拖到凌晨1点多才开始填,于是快3点睡觉,6点起床,赶到签证处,冻两个小时排队,饿着肚子再跑到昌平,于是睡3个半小时,两顿没吃东西的感觉是相当不爽。
包括签证办的不顺利也是前面太拖沓的原因,考虑看精神科医生……明天还要再交材料,今天的觉又不够睡了。
我的症状越来越明显了,昨天本来应该用半个小时把表填好然后早睡觉的,结果就是不想动,拖到凌晨1点多才开始填,于是快3点睡觉,6点起床,赶到签证处,冻两个小时排队,饿着肚子再跑到昌平,于是睡3个半小时,两顿没吃东西的感觉是相当不爽。
包括签证办的不顺利也是前面太拖沓的原因,考虑看精神科医生……明天还要再交材料,今天的觉又不够睡了。
今天晚上本来有很多报告要写,但是懒散习惯已经养成,先把Touch重温完,然后再弄报告,已然凌晨4点了。
这两天状态不对劲,估计又是生理周期低谷期了。
我觉得年青应该经历三种事,理想,爱情,失败,可惜我都没有,马上就该不年青了,运气不好的话,前两条就要无缘了,也许我应该去买彩票,如果中了奖就去国外流浪,做个浪人。
我没有遇到好的语文老师,就算把我高中老师拉到我面前,我也要说这句话。
说起这篇文章,大部分人应该有印象,这是被选到高中语文课文里的,在我的印象中,这是篇没有啥营养,要求不是很高,我也没有背下来的文章,没有朗朗上口的名句,也没有大家都认识的作者,于是忽,就慢慢忘记了。
事情源于魏忠贤和东林党,我去过无锡,住的是东林酒店,据师兄说东林书院就在酒店旁边,不过当时只是由于良好的基础教育对东林党有些印象,但是并不知道东林党到底干过什么,于是去一探究竟的欲望就不是太强烈,在四处转并未看到明显的标志,于是就放弃了。如果还有机会再去一次,我一定要去拜一拜。
记得语文课本收录这篇文章时,还把当时的背景与故事单独列了出来,当时只是当作课后兴趣随便看了看,并不理解这些文字代表的是什么,当时我的语文老师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应试教育的老师,她教的学生语文成绩不怎么好,也不是一个能激起学生兴趣的老师,如果我是教这篇课文的老师,就算不慷慨激昂,也要把知道的所有的内容讲出来,我相信如果当时我的老师这么干了,我一定抽空把这篇文章背下来的。我很佩服当初编教材的人,虽然我的语文成绩一直不好,因为各种原因也一直不喜欢语文课,不过该敬佩的人还是要敬佩一下,他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选了并不怎么样的文章,但是也选了很多好文章,我想《五人墓碑记》这篇并没有多少文学营养的文章,也是凭借那一股正气影响了编教材的人吧。
想想当初高中时是怎么学文言文的呢?首先去找教参,把原文译文各抄一遍,然后课上老师把这个译文再念一遍,然后再把重点段落(考试考的段落)重点逐字解释一遍,课后问题一做,讲完了。于是乎,无数好文章就这么被我这个对语文课没好感的人借势忽略了。 记得上次看到的,“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说后世无论怎么评价秦与六国,都不如这几个字精辟,开始还以为是苏洵的原创,后来才发现有年头了,从《战国策》就开始了,可见,好文章一直有的,只是没人去看了,和无聊的语文教育有关吧。
顺便说点无聊想到的,当初这五人(实际上据说是十几万人)闹事的时候是这样的,东厂要拿周顺昌,让周顺昌掏银子,不掏就在半路黑了他,于是开始的时候大家忍让,凑钱想给东厂的人,结果狗奴才坐地起价,再然后无数人把县衙围了起来,一是送送周顺昌,二是给官府点压力,和朝廷说点好话,不要抓人了,于是不知好歹的狗奴才就跳出来了,大吼一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然后就炸了锅了,这一大群人就把这点走狗给揍了。——来源于《明朝那些事儿》
我想到啥了呢?我想到一年前我们学校的邻居出的那个事,也是平安夜,刚刚好一年,也是犯了错的人被围了起来,开始没有人动,在等领导,领导终于等不来了,不开眼的狗奴才跳了出来,我拿出证件来吓死你们。于是乎,结果是相同的,我想明代如果有汽车,下场应该也差不多吧。
我今天又想到这件事情,只能说是巧合吧,哈哈哈哈。
今天俺终于知道自己去的是哪了,之前没具体通知俺的时候还以为去的是Vestas在丹麦的总部一类的,心想Randers虽然不是什么大城市,但毕竟在人家的国道上,规模也不小,总算是个比较大的城市,就算不如铁岭人多,大小也有得一拼,但是这大半夜的,幻想破灭了。
去的地方叫Lem,那规模,也就是个曹妃甸,整个小镇分两块,一块明显是厂区,大概是1公里见方,另一块明显是居住区,大概是500米乘以1500米的面积,整个小镇就这么大了,而且离公里超级远,不愧是搞风电的,连工厂都弄了个海边的。我估计到了那面,晚上是铁定没什么娱乐了,可以脱光了冒着寒风围着小镇跑,一圈下来也就5公里多点,两个礼拜下来估计身体素质能好不少。
有图有真相
查看大图
今天打电话咨询了,由于我们不是丹麦的子公司,所以传真的邀请函只是归档,需要邀请函的原件,今天周五……等我们这面搞定丹麦再把邀请函寄过来,下周又是圣诞节……如果能在计划时间内拿到签证只能说是幸运啊……
prepare for visa, material
fill the form, need photos
fetch passport from home.
beg the master give me a sign, hope the old haven’t back home, or the new one have been here.
let my colleague make a business license copy of the company.
invite letter from Vestas Denmark… a little problem.
finance certificate
insurance and money…
look up the airline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Beijing & Copenhagen, then about 4 hours by train to Randers.
living in Randers, there’s only 3 hotels which can order in the internet: hotel url another. I didn’t find the price…
look up the airline between Randers and Utrecht. But it seems less airline in Randers…
真希望有中国人在这个该死的Randers……
很久很久以前我就有当博士的觉悟,不过实力不够,这个理想夭折了。
记得大四的时候,刚刚落实工作,自信心极度膨胀,于是就去鹊桥呼应美女征友,先聊QQ,说到当博士的时候,我说没有计划当博士,不过挺想当博士的,原因嘛,名字前面有个Dr.是很虚荣的事情,没想到那个MM极度的惊讶,说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怎么能因为这种原因想当博士呢?然后就好像我侮辱了她的理想或者XX了谁是的,极度鄙视,再也没有理过我,我虽然被雷,不过也庆幸了好一阵,和一个精神不太正常的人擦身而过了,要不就是极度没有幽默感。我就算是人生观不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不会因为名字前面的头衔去吃四年或以上的苦头啊。
后来随着饥渴的次数越来越多,于是不停地浏览学校的鹊桥版,发现相当数量的女人要求学历。我相当的不理解,我同事的女朋友在天津某高校上研究生,无论她的本科学校还是现在的学校在我眼里都是不入流——虽然我的学校不是一流,不过并不影响我的眼光——她选择在一所不入流的学校上研,反而降低了我对她的评价,研究生的两年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如果她以后继续在不入流的学校读博,那我真的要试着拆散他们了,那简直是个不正常的选择。
当博士是个很苦的选择,研究生的两年足够让一个人认清读博需要面对的事情,我虽然没有上研,不过认识众多的博士还是让我知难而退,并不是我没有能力,而是我性格不适合,家庭环境也不适合。
今天看见一个89年的小姑娘征友要求博士或以上学历,先不说博士以上是壮士,壮士以上是烈士,这个小姑娘不是哗众取宠可能就是为了那Dr.的虚荣心了吧。
想想真是社会的堕落,Dr.这个符号已经沦为一个代表虚荣的符号了,89年的小姑娘绝对不会懂得博士是怎么炼成的,我想如果她有一个哥哥是博士,看看周围的芸芸众生,也不会让她把征友限定在这个范围里吧。不可否认这个阶层是精英,但是绝对不适合一个心智未健全的小女孩,算了,不攻击我认识的博士哥哥们了,管人家想找博士还是烈士呢,我真是吃饱了撑的。
今天学校论坛上有人问这个,我也不知道……
去年3月开始玩,平均一个月3张点卡,85块,有大概四五个月玩的比较多,多花50,大概2k……
买过两个帐号,一共500。
卖点卡买金币无数, 印象中15-20张还是有的,又是500块,基本上花了3k左右
也是相当大的一笔收入了,虽然我不抽烟喝酒,也不赌博,不过玩这个比抽烟还要花钱啊。
我不太喜欢现在这个客户,说不上来原因,他长的挺惨的,所以激不起我的嫉妒之心,和女人挺贫的,对待男人的态度又比较差,可能是因为这个吧。说聪明吧,估计他自己是这么想的。我经常问我的同事,这是怎么回事?同事答我,他愿意这么干就让他折腾去吧。
上周未他还神经了一把,我们出的报告提供给机床的供应商微调机器用,本来是很简洁的报告,这位大哥不知道是不是觉得我们的格式不好看,还是太闲了, 费了好大的劲去修改我们报告的模板,我得承认,虽然也不怎么样,不过的确是美观了。于是他高兴了,但是看报告的人不乐意了,找到我们置疑,问我们为什么改格式,看起来很不爽(花里胡哨的图形对应用来说毫无用处),稍微解释了一下,老外问who is xxxxx?我于是去弄报告格式,老外找他们老大发彪去了,说实话,当我看到老外的领导冲着他以很烦恼的口气说:“我们走以后,你可以随便选择你的格式,不过现在请保持这种格式好么?”(直译)还是相当爽的。
本来河水不犯井水,不过该来的还是来了,今天当我犯了一个小错误,多打了两页报告,这丫开始给我臭脸看了,然后就以教训下属的口气说以后不要再运行什么什么了,我就怒了,开始抬杠,最后还是被同事劝开了。其实错在先,换个人我也不至于发火,不过我真的特烦这种遇到女人就嘻皮笑脸,看见男人就摆臭脸的男人(女人无所谓)。
气还没有消,就问同事,我们来这是干什么?想问清楚了,做好自己的事情就不理他了,但是同事给我的回答还是比较心寒的:“on site support”就是他们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当时心真的很凉,脑海中浮现以下几种场景——
场景1:几个泥瓦匠坐在马路边上,一人前面一个木板,上书“疏通下水道”,“穿墙打眼”,“划线,木工”
场景2:几个妇女坐在门面房里,门外竖一招牌——家政中心,钟点工25元1小时
场景3:旧上海的码头,几个胖翻译从轮渡上下来,高喊一声:“力巴!” 然后一个1米9的大个傻呼呼的跑过去,一声不响就把大爷的行李全扛起来了。
其实这些职业还不错,付出劳动得到报酬,不过真的和我小时候伟大的理想不太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