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用什么样的观点去看待工作?

我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从小学到高中的作文成绩可以证明这点了,唉。我也知道我太爱发牢骚了,不过我还能怎么样呢。

所以我只做陈述,不推理,不下结论好了。

工资一般和工作年限、职位有关系。
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
年龄、工作时间的增长往往不能引起能力的增长。
即使同样的职位,工作也有难易之分。
不傻的领导总是能分清谁比较好用的。
分派工作的领导一般没有决定工资的级别。
有时判断一个人工作绩效却是由HR莫名的公式计算出来的。
花一些时间研究公式相对于花一些时间研究工作,投入产出比还会高一些。
难度高的工作在统计上与难度低的工作没有什么不同。
即使同样的工作,不同的人来做,由于效率不同,结果也不同,效率高的人工作时间会少,他需要做更多的工作达到同样的工作时间。
同工同酬,有很多种理解的方法。
而现实情况是,大家的工资,总是不一样的。
在某个职位工作时间长了后,会有很多人成为老油条。
社会竞争很激烈,有能力的人工作一段时间会升职,或者跳槽。
总有人会觉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因为这是真的,社会就是不公平的。
可悲的是,知道也做不了什么。

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个经理。

部门的工作不太难,去客户现场服务,收钱。
training比较简单,而且五天一个周期,比较有规律,而且是主要的工作,美中不足的是不算部门的收入。
其他的工作比较杂,难度也比较大,不过不能不干,没人处理麻烦的事情客户会发飑的。
今年新招了10个人,有本科生有研究生,在应届生有社会招聘,但是不知道到底好用不好用。
走了几个老员工,不过没关系,新招的这拨人再培训一两个月就可以用了。
新人L出差时惹祸了,还不听话。
新招来的N不错,一个月就可以糊弄大部分客户了。
新人L又惹祸了,派N去擦屁股,处理的不错。看来L只能做做培训了。
N真不错,L两个礼拜没搞定的事,N加了加班3天就搞完了。这批人就这么一两个好用的啊。
L和我发牢骚了,说自己多苦,培训谁不能干,再惹祸炒了他,自己愿意走更好了。
N也发牢骚了,说太累了,安慰了一下他,告诉他年底调工资。明年再招人时多招几个这样的。
年底发完年终奖,N和L都不太满意。
N今年滑头多了,不过也比L强,L更不行了,听说在找工作,赶紧走了吧。
N好像也要走了,赶紧让他带带小N,再过两月就能顶用了。

我在想一个问题,比如招打字员,一个人很认真,一天工作10个小时,自愿加班,但是每分钟只能打40字。另一个不认真,一天干6个小时聊2个小时天,但是一分钟能打100字,我招谁呢?我估计我会用同样的低工资招进来吧。

工资保密制度真是一项天才的发明。

东直门、雨

今天又挨淋了,记得上次和人说过,我小事上的运气极差,一个例子就是我每次都会挨淋,而且是那种很悲惨的挨淋,那段时间每次晚归都会在没有任何公共交通的情况挨淋,有时打车还被拒载。

其实预报已经说这两天有雨了,不过今天的蹭饭活动则早就订了,我实在怀疑精仪学院祈雨仪式的诅咒落在了我的身上。

于是今天又过了时间,我又站在了东直门桥,又是下雨,被拒载几次后坐上出租车,看着东直门桥旁边的高层、保利剧院,突然极度的不爽,好像被老天爷调戏了一样。

刚才提到了精仪的祈雨仪式,于是去搜索了一下,发现居然没有流传出来的痕迹,这是一个至少七年的传说,至少2000-2007年都是成立的,就是每当精仪学院办运动会,无论前一天天气如何晴朗,天气预报如何预报,都会下雨,经常导致运动会取消,所以每年精仪办运动会,总有好事者打赌是否下雨,后来干脆就不叫运动会了,叫精仪学院的祈雨仪式了。

工作事故

今天晚上接到临时任务,研究了半天,又和领导通了个电话,但是依旧莫名其妙。

现在是无责任猜想,事情最有可能的真相是,某个同事在去客户现场调试程序的时候,因为未知原因——猜想是操作失误——导致结果不好,结果某同事大发神威,将挺好的程序改得面目全非,而且耗了无数工时……

实在无话可说了。

学吉他~~

这两天稍微闲了点,把吉他拿出来怀怀古。短期目标是找回按和弦的感觉,纠正以前错误的习惯,然后弹一首爱的罗曼史;中期目标是把卡尔卡西那本书串一遍;长期目标是掌握所有基本技巧然后无失误的弹一遍Conon in D。至于像大霍塔那样变态的终极曲目,还是做梦时弹吧。

我今天就在想,如果把工作辞了,天天就去练吉他又如何呢?只是想想。

三坐标系列——发动机测量

本来想写一组好的技术贴,不过回头看看发现写的真是滥,真可悲,会干说不出来,即使说明白了也没办法说得动听。

工作到现在算2年半了吧,非得要找个我擅长的方面,也只能把发动机的测量经验拿出来晒一晒,不过又有什么用呢?

插句题外的,某同学前两天说要学Linux,我很积极的泼冷水,造成了一点小误会,我并不是因为怀疑他能力一类的,原因在他和我对话中,他问我:“Linux有什么用么?”我说:“照现在的工作来看没什么用。”他继续问我,那不干这行呢?继续回答,问题就在这,也没有什么用。没有用的东西,怎么会花时间去学呢?毕竟已经过了学生时代,靠兴趣学习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诚然,我对发动机的测量很熟悉,如果我不是24岁,而是42岁,那么我现在完全可以冒充砖家去某个发动机生产厂去应聘检测主管。不过干的是什么呢?整天面对海量的测量数据,用各类统计软件计算CPK一类的东西,而操作员呢?这篇文章更不是给你们看的,你们只需要在界面上输入编号点运行而已。

那我写这个干什么呢?写给自己的吧,让自己感觉这2年没有太虚度,虽然没有用但是也学到了些东西。

汽车制造是一个很大的工业链,但是发动机绝对是其中最核心的部件,所以发动机的质量检测也是很严格的。虽然很严格,只是过程上的,而不是数据上的——记得我第一次看到某大型主轴的图纸时吃了一惊,那几乎是铸造件的公差要求,让我知道了精密制造件不一定需要非常变态的加工要求——从这点来看,公差真的是改变制造业的伟大发现。

发动机个别的尺寸还是有着非常严格的公差要求,例如缸体缸孔,最后一道工序的圆度要求为0.002,根据重要尺寸1:5的原则,测量不确定度则要达到0.0004以下,这对于三坐标测量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个工业生产的要求,而不是实验室的要求,所以这道工序往往厂家也不用三坐标来保证,即便如此,也有不少尺寸的公差是0.01或者0.005,这意味着三坐标的测量不确定度要小于0.001,这一棒子已经可以打翻很多三坐标机了。还没完,发动机的质量检测有着很严格的过程要求,厂家往往要求做重复性与稳定性实验,重复误差一般为公差的10%~20%,所以发动机厂家使用的三坐标往往就那几种型号。

至于其他的,虽然也很麻烦,但是完全是软件的问题了,不是机器精度这种无法糊弄——sorry,应该说无法满足客户要求——的东西,完全可以靠技术支持完美的解决。夹具的设计啊,探针组的设计,测量效率的提升,给操作员简易的使用界面,报告的格式,长期稳定的售后技术服务。这些完全可以在销售与采购的口水中达到双赢的结果,没错,我说的是双赢,发动机厂(往往同时是整车厂)以几乎成本的价格得到机器与服务,而三坐标厂家得到了一个超长产业链最终用户的市场,这意味着无数产业链上游的厂家也会选购同样牌子的测量机,客户是上帝,一台可能只是摆设的昂贵设备没准可以得到客户的免检,这是一笔很划算的投资,而且,的确有人这么干的。

相对于复杂的前期准备,测量程序反而是最简单的部分,所有的难点都是在探针组的设计上,设计好的话,编程只是简单的对着工业卡片输入数据而已,不过这往往是个循环的过程,编写程序时不断的修改探针组的结构。

沈阳展会结束了

折腾了这么些天,终于结束了,忙得很,白天站桩,晚上和同事一起吃饭活动,每天被事情充满的感觉没有想像的好,烦恼总是存在,不管你有没有时间去想他。空虚的时候烦恼会填满所有的空间,忙碌的时候烦恼却又见缝插针。

这两年一直是孤独的工作状态,习惯的过程同样是厌恶的过程,过了一周的集体生活,却已经不习惯了。最让我自己不能理解的是,我下意识的选择躲避这种集体生活,真是混乱的思维。

这两天情绪好了些,领导来的第一天就说上次看我很不对劲,这次气色好了很多,这一年无论精神状态身体都在走下坡路,给同事展示我这半年长出来的花白的头发,实在是很复杂的心情,有种老了的感觉。

不过仔细看同事的情况,也差不多,岁数比我大些的,有的人的身体已经明显是病态了,拿命换钱么,这样是正常的行为?

下周一周都在北京,休养,运气还算好,累一周休一周,要是再连轴干,我会不会也病这么一次呢?

diary@0903

这两天求实最火的贴子系列是赵哥哥追MM,事情对错不研究了,反正我是挺感触的,我可能和那个胜利哥哥是一种类型的,不同的是,我没有他那样胆大心细脸皮厚,在被拒后我没办法做到那个地步,我害怕损坏我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虽然这个形象可能已经不怎么样了。

昨天的笨客户又来了,这是我见过第二笨的客户,我一个下午说了至少五遍“这个按钮要单击,你不要双击他”,实在是很无语了,最后实在没办法我躲到了墙角的桌子后面,同事看我的眼神。。。真丢人啊。

这个展会实在是没有什么事,明后再熬两天就可以闪了,下周有可能去山东,不知道去哪。

晚上和同事吃饭,说到我们运营成本高的问题,我实在很无语,就算知道问题在哪也没办法解决,有些政策实在是没话说,那帮德国佬有时做事也真够呛,这么搞下去实在让人看不到希望。

今年又要过去了,工作越干越没劲,我觉得这工作简直在谋杀我的智商,如果和聪明人打交道,即使不能进步也不会后退,调到北京后,和同事的交流几乎为0,整天面对的都是笨得要死的客户,聪明的客户就这玩意也不用找我们问这问那了,我难道要把智商调到和他们一样,好理解他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再给他们讲明白?老师这个职业真不是人干的啊。

这两天也没时间学点啥了,过一阵子可能又要写数据处理软件了,虽然没什么技术含量,不过也算干了点业余爱好,把原来写的拿出来,把输入部分稍微改改就能用了,把输出改漂亮点,卖个好价钱-_-b。

沈阳展会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完整的参加展会,赶上这么个玩意儿,嘿,说你呢,怎么能管这个叫玩意呢?对对,不能算那个啥。

实在很不爽,展会本身规模并不是很好,地域限制吧,参展的企业也一般。But, a huge but here,第一天搞的非常特色,非常中国特色,应该是沈阳展会的组委会的能量吧,有大领导来参观,还有各种媒体。挺热闹的,CCAV和凤凰卫视都看到了,CCTV就算了,凤凰卫视大老远报道这东西实在很神奇。

结果上午成了应付领导和媒体的时候,虽然我觉得很不爽,不过从公司的角度来想应该是好事情吧,提高知名度。俺们部门领导给领导做介绍时被各种炮筒围观,我本来恶意的猜想他会不会——激动的心,颤抖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口。不过想想领导也挺惨的,来这纯粹是当吉祥物来的,被一群人围观,当领导不容易啊。

媒体采访当然也是我们领导上了,开始我还挺羡慕的,可以和美女主持搭讪,不被剪的话还能上电视露露脸,结果后来看到他被辽宁教育台的男主持缠了20多分钟,也挺可怜的,当领导不容易啊。

因为一些小问题,整个上午都在调机器,结果我一直用背影冲着各类摄像机,CCAV和凤凰卫视都来了,虽然说展会不咋地,不过级别够高。

不知道是不是会展中心离市区太近,整个场馆就和市场一样,乱得要命,根本不像是工业展,早上堵车,中午饭很差,下午不开空调场馆里热死人-_-b,反正不像一个已经办了8年的展会,感觉管理的很差。

——————分隔线——————

今天实在很不顺,本来我心情很好的,毕竟西服是我最好的一身衣服,一年穿不了一次,昨天理了发,人模狗样的,穿上西服,觉得自己也可以装13了,结果中午在展会旁边的餐厅里被人当作服务员,我以前天天邋遢的时候也没受过这待遇,穿得好了反而被当作服务员了,这个社会啊。

下午更郁闷了,展会成了培训,某客户培训时没学会,来这答疑了,搞死我了,这是我在客户里见过第二笨的女人,实在没办法交流。下午30几度口干舌噪的和这种水平的人浪费脑细胞。最郁闷的是明天还要来,还要测曲轴,就那水平的,能测直的方的就不错了,还曲轴。

我到底是哪个level的?

想做点什么,要有自知之明,和理想。

我有很多理想,这不是自夸,这也不是夸人的话,不过我总算在这点上没有迷惑。但是我没有自知之明,或者说,每个人都不能完全准确的定义自己,但是每个人都可以给自己划定一个范围,范围越小越接近真实值,就像数值法求积分,不断逼近最后的结果。我给自己的范围太大了,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我的眼界开扩了,但是对自己的判断却越来越不准了。

我是谁,我有什么能力,我要做什么?我可以给自己的各方面打分,但是我永远不知道到底应该把人分成多少个方面,也不知道不同方面耦合的系数是多少。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作心理暗示,比如我可以暗示自己,我是最好的,这当然不是真的,但是怎么可以变成真的,我可以加限定条件。

1.搞测量的2.会编程——这两个条件可以排除不少人了,仅仅这两个条件我也就是在我们学校里能排上号,但是我再加一条身高190以上的条件呢?我也许就是全国最好的了,但是其实每个人都知道身高190和前面那两个条件的耦合系数绝对小于0.01,就算前两个条件耦合到一起的概率也很低。

于是我开始迷茫,我反思自己却只能一条条的,我没办法全面的看问题。我想到朱夫子说的“格物穷理”,当年王守仁也是一点点格出来的,不过我虽然没有自知之明,还不至于傻到认为自己可以到那个Level,一点点来吧。

I’m a boring poorly 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