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坐标系列——发动机测量

本来想写一组好的技术贴,不过回头看看发现写的真是滥,真可悲,会干说不出来,即使说明白了也没办法说得动听。

工作到现在算2年半了吧,非得要找个我擅长的方面,也只能把发动机的测量经验拿出来晒一晒,不过又有什么用呢?

插句题外的,某同学前两天说要学Linux,我很积极的泼冷水,造成了一点小误会,我并不是因为怀疑他能力一类的,原因在他和我对话中,他问我:“Linux有什么用么?”我说:“照现在的工作来看没什么用。”他继续问我,那不干这行呢?继续回答,问题就在这,也没有什么用。没有用的东西,怎么会花时间去学呢?毕竟已经过了学生时代,靠兴趣学习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诚然,我对发动机的测量很熟悉,如果我不是24岁,而是42岁,那么我现在完全可以冒充砖家去某个发动机生产厂去应聘检测主管。不过干的是什么呢?整天面对海量的测量数据,用各类统计软件计算CPK一类的东西,而操作员呢?这篇文章更不是给你们看的,你们只需要在界面上输入编号点运行而已。

那我写这个干什么呢?写给自己的吧,让自己感觉这2年没有太虚度,虽然没有用但是也学到了些东西。

汽车制造是一个很大的工业链,但是发动机绝对是其中最核心的部件,所以发动机的质量检测也是很严格的。虽然很严格,只是过程上的,而不是数据上的——记得我第一次看到某大型主轴的图纸时吃了一惊,那几乎是铸造件的公差要求,让我知道了精密制造件不一定需要非常变态的加工要求——从这点来看,公差真的是改变制造业的伟大发现。

发动机个别的尺寸还是有着非常严格的公差要求,例如缸体缸孔,最后一道工序的圆度要求为0.002,根据重要尺寸1:5的原则,测量不确定度则要达到0.0004以下,这对于三坐标测量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个工业生产的要求,而不是实验室的要求,所以这道工序往往厂家也不用三坐标来保证,即便如此,也有不少尺寸的公差是0.01或者0.005,这意味着三坐标的测量不确定度要小于0.001,这一棒子已经可以打翻很多三坐标机了。还没完,发动机的质量检测有着很严格的过程要求,厂家往往要求做重复性与稳定性实验,重复误差一般为公差的10%~20%,所以发动机厂家使用的三坐标往往就那几种型号。

至于其他的,虽然也很麻烦,但是完全是软件的问题了,不是机器精度这种无法糊弄——sorry,应该说无法满足客户要求——的东西,完全可以靠技术支持完美的解决。夹具的设计啊,探针组的设计,测量效率的提升,给操作员简易的使用界面,报告的格式,长期稳定的售后技术服务。这些完全可以在销售与采购的口水中达到双赢的结果,没错,我说的是双赢,发动机厂(往往同时是整车厂)以几乎成本的价格得到机器与服务,而三坐标厂家得到了一个超长产业链最终用户的市场,这意味着无数产业链上游的厂家也会选购同样牌子的测量机,客户是上帝,一台可能只是摆设的昂贵设备没准可以得到客户的免检,这是一笔很划算的投资,而且,的确有人这么干的。

相对于复杂的前期准备,测量程序反而是最简单的部分,所有的难点都是在探针组的设计上,设计好的话,编程只是简单的对着工业卡片输入数据而已,不过这往往是个循环的过程,编写程序时不断的修改探针组的结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