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总结——当然还有牢骚

最近两年都是1月写总结,今年差点忘记了。

基本是因为忙耽误的吧,所以还算是好事。

2017年总的来说,是触底反弹的一年,也是动荡的一年。

16年底换部门到了大客户销售部门,新总监是11月空降的,1月就先走了一个销售。留下了一个(大)窟窿。大客户销售部门的特点是单子少,周期长,金额高,丢了一个就得再等几个月,走了一个销售至少影响几个月,于是新总监就开始打我和另外2个技术背景手下的主意,想让我们跑销售。

2月是春节月,春节折腾完就中旬了,3个技术背景的,一个特别的反对当销售,一个很Open,让做什么做什么,我是居中,到不是想和总监对着干,因为走了的销售区域在南方,我鞭长莫及,就算我想干,我其他几个销售也不让我动他们的客户。

3月,情况已经很明显了,新总监完全无力压制几个老销售,今年的情况相当不好,有市场的原因,有前几年的影响,新总监无力回天。人在北京,不知道新总监在上海做了哪些具体的尝试,不过显然效果不明显。

4月,老婆想出去旅游,正好我也想散散心,先订了3月没有成行,于是4月忙活完CIMT,去了趟巴厘岛,效果还是很明显,心情好了不少。觉得之前心情不好固然有工作不顺的原因,自己不会放松调节也是原因。

5月,又走了一个老销售,新总监前任及下属,这个走得影响还是很大的,1月销售走了后就一直没有招到人,又走了一个销售就走了一半了。

6月,大客户这边已经确定无法完成任务了,新销售终于招到位了,新总监也终于下定决心不继续熬了,月底也辞职了。作为小兵,这种事情还是让人挺无语的。

7月,做售前支持的,最怕的就是新销售,自以为是又屁都不会,自以为是到无所谓,哪个销售都是这样,不会就惨了,什么都需要别人做,各种风险又不知道。再加上总监辞职,这个磨合相当地痛苦。老板还特意打了次电话问这些事,处理得特别不职业。大客户销售部门基本是散了,把几个PSM放到销售这管,几乎变成了纯销售,老板估计目的也没达到,就借这个机会把所有的PSM合并到了一起,于是我又换了一个领导Z。总之这个月很动荡。好消息也有,老婆确定怀孕,等了几年总算是来了,伴随着坏消息,先兆流产,在家陪了一个礼拜。

8月,继续和新销售斗争,我是真心想帮他融入环境,结果反而差点成了仇人,这点我要反思了,从R到新总监,再到新销售,最近这两年每个新来的领导和同事我都是很“真诚”地去沟通,结果效果都不好。换位思考一下,我如果去了一个新环境,有人和我交浅言深地说一些东西,我肯定也会有防御心理,觉得他不怀好意。可能也是因为我从来没有换过环境吧。

9月,财年即将结束,销售部门也算是大变,职责,区域,客户都有了改变,跑了好几趟柳州,常熟,完全是浪费时间,没有销售经理Coach的新销售做事情简直是蒙眼碰运气。工作重点逐渐从大客户转到了区域销售,这也是新领导Z的方向。

10月-12月,换了部门后,因为某个项目出了些问题,走了个项目经理,领导要填窟窿更忙了,这段时间也是区域比较忙的,跟着跑了几个客户,几个研讨会。老板对新部门有3个很具体的要求,其中一个要求12月底截止日期,真正到了12月才有时间干,突击了一下,勉强算是赶上了节点,还有一个要求3月底,也顺带做了些。Z的风格其实早就了解,总算不和空降领导共事,磨合得还是快一些,最大的困难是Z完全不懂我们这块的业务,而且喜欢讨价还价,你说10天能做完,他就问你3天行不行,最后7天成交。时间长了,磨合好了,我肯定会多说,但是现在,只能先把活干粗一点吧。

 

 

工作优先级

最近不是特别忙,心态上的。

最近2个月没有一个礼拜不出差的,每月基本都有14、5天不在家,老婆怀孕5、6个月心情也不是很平稳,又到了年底事情多的时候,按理应该挺忙挺慌,但是就是没有以前急迫的感觉了。

最主要的改变应该是自己吧,首先是工作和生活尽量分开,出差回来后的晚上和周末绝对不要坐电脑前,无论是工作还是打游戏放松。只要陪老婆的绝对时间够了,无论是看电视逛街还是发呆,结果都不差。

然后就是工作,自己安排工作不要安排或承诺2周以上或以后的事情,领导安排的工作,以及认为重要的事情,订好时间计划,严格保证执行。日常工作做好,如有时间来不及,做好解释工作,寻找解决方案,不能简单的拒绝。对于份外工作,和甩锅,不积极,不主动,不反应。

加班,首先周六日没有以前整天干活的情况发生了,有紧急情况还会忙一会,或者老婆自己有事的时候也能抽空干点活。每天的8小时以外,如果有事情需要做,我要先反思一下为什么今天需要加班,是我耽误了白天的进度,还是被其他事情干扰了,干扰项是否是足够重要的?一定需要加班解决,还是可以安排到明天。总之,加班是救急不救忙。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年轻的时候,除了大四那一年由于考研工作都不顺,比较灰心,其他的时间都是不可一世,没什么本事还是牛逼哄哄,那时候念叨这句话,就是我很牛逼,所以我就这么着,管其他人怎么着。

但这次不是,刚才突然有点想法,但是又很抽象,就想着怎么用语言总结一下,然后就出来这么一句。

起因是某个同事,因为某个事情找我支持,还有一个礼拜就要投标了,我却决定劝他放弃这个项目。当然问题出在我身上,我一直没有给出绝对明确的“放弃吧”,直到今天。我总是习惯于把人和事情结合到一起看,假设每个环节都有强大的逻辑处理和异常处理功能,就像组织良好的代码一样,但是实际上不是的,销售不会因为一些理性的判断就放弃项目,技术人员也不会因为项目很重要就冒风险,就算有,这样的人也会逐渐被淘汰掉,好的流程不会让问题在流转的过程中无声的消失掉,而是通过各种触发条件被激活,再由有关键权限的人做判断,做判断的方法和态度也就是企业文化了。

现在反思一下,当初虽然给出了No,但是没有力度,应该让销售觉得,如果不找领导压我,我就不会改变主意,这也就是把风险和问题,提前暴露,并交由足够权限的人妥善处理。

我现在还没有找准确这个度,这个风格,也就是我还没有找准现在的路,当然只是指这份工作,这个岗位上的,一旦找准了,就要坚持下去,冲突也好,愉快地合作也好,必须是符合我的工作范围,符合我的屁股的位置的。

迎接新财年

离新年春节还有三四个月,不过公司级别的财政年度已经结束了,对于工作上,10月已经是新的一年了。9月份真是忙到昏天黑地,看看8月份的blog上还有闲暇研究一下解析几何,这次更新就只能等到国庆假期了。

这一两个月,感觉自己的变化非常大,和过去2年的动荡有关系,终于能看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也就有了总结和展望的前提。虽然总结的时候,看到的更多是自己愚蠢的一面,不过no pain no gain,如果吸取教训更重要,32岁,虽然已经不年轻,但是还有时间,还有机会。

抛去楞头青和犯得蠢不提,最近2年积累太少,一是input少,二是output少,过去做技术工作,遇到什么问题就学什么,同事和客户问什么,就说什么,输入输出都有。现在做两边不靠的工作,需要学什么要自己去总结,一些经验如何归纳也要自己抽空做,实际上无论输入输出都没怎么弄,就会有种虚浮的感觉。

还有时间管理,一直有个想法,要把每天和每周的工作提前计划好,然后严格执行,但是一直没有成功。新财年,还是想要试一试,目前看来,负责的东西有点多,按照之前的经验,一个人不可能干完,对于完全没可能的?事情,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尽量完成度高一些,另外一方面,完不成的情况下,也要有足够的取舍,以及证据说明自己尽力了。

业余时间,想多看看书,过去两年一直在看工具书和网络小说,17年底,找一些严肃小说看吧,看点苦大仇深的调节一下,总看爽文也不行。

做事情不能太急切

上个空降领导我受不了,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做决定太快且改来改去,其实我自己也有这个问题,恐怕是同性相斥,所以我才那么受不了他吧。

虽然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举个例子,公司新上线的系统,用起来问题重重,我在用的时候,遇到一些小问题都会找人汇报,认为即使小问题也要尽快修复,还会自作聪明的加一些自己的判断和猜测,然后难免会有一些抱怨。

但实际上,不是每个问题都有解决办法,也不是每个人都是合适的人,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还把自己拖进了问题的深渊,而且本来不是我的深渊。

action plan

少说话,用邮件。写出来的字通常要在脑子里组织一两遍,发出去之前还有改的余地。

对不熟悉的人先不要提观点,甚至要求。找不到频率容易出问题。

提要求之前,5W1H(5W2H1E),是不是在对的时候找了对的人。

摒除个人情绪,不抱怨。

 

2016年总结+牢骚

2016是失败的一年。

一切结果皆有原因,与各种近期内的外因比起来,导致15和16两年都荒废的根本原因在于12年出国的决定。12年部门结构调整,当了代主管,说是试用半年OK就给Title,结果到了年底,7个多月了依旧没有消息,甚至连私下的沟通也没有,于是当时不想耗了,想辞职出国留学,当时的Line Manager也了解我的情况,于是费了不少力气帮我找了个折中的办法,派到德国一年。13年6月成行,14年6月回国,不能说这个决定是错的,只是风险太大,也的确没有太多的回报。不过既然是自己的选择,也谈不上后悔,总算还是年轻,还有一些犯错的资本。

1月,R玩了F总一把,F休假前特意开了次会交待事情,让把Q2的招聘尽快招进来,R当时满口答应,F休假后的第一天,R就改了决定,开会说他做主,这些人全部冻结不招了,然后K应该也是年终奖到手,提了辞职,R和K关上门谈了一阵,据说达成了共识,K自己开公司后还和R合作,这事就订了,于是F休了两周假回来,招聘也冻结了,赏识的人也辞职走人了。不知道当时有没有生一点点气呢。

3月,春节过后,“分单”的事情R终于推进不下去了,BOSS直接给了否定,而且由于营业额差距非常大,导致了R被BOSS强烈的Challenge,于是R很快速的(当然他一直很快速)做了改变,终于放弃了分单的决策,开始把全部精力投入的销售服务上。这也导致了我对他彻底的失望,原来他并不是意识到了困难而是要改变,而是根本没意识到困难的程序,而意识到后,直接就放弃了。于是从3月份开始,我基本不再给他提任何的建议了。

5月,经过3个月的磨合,我已经把重心从工作转移到了生活,跑跑步锻炼身体,老婆还收养了一只流浪狗,R也意识到了我的(非暴力)不合作,开始越过我指挥,其实我所谓的两个下属都是资格比我老一辈的工程师,我一直都是管而不限,R其实并不知道如何和这两个人打交道。

8月,人心已经彻底散了,算上我,R一共还剩8个直接下属,其中的4个曾经考虑过换部门,而不是换工作,我由于比较失望,也不愿意去争取他的位子,所以已经抱定换不了部门就换工作的想法,期间前领导曾经和我聊过一次,确实是好意,但是我当时已经失去理智了,毕竟我只是和一个人无法合作,却给了BOSS我自以为是,不愿意好好工作的印象。

10月,财年结束,虽然R下半年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Revenue上,但是前半年欠账太多,还是没有完成任务,于是结果是两边不得好,其实Revenue指标是个41%的权重,如果你没搞定,你就不及格。但是R是当做60%权重来干的,只要我搞定,其他的40%我都不要了,于是Revenue没完成,老板不满意,其他工作也没干好,技术部门不搞支持,销售的意见还是很大的。
10月底年会,BOSS终于答应给我换个职位,去销售部门当售前支持,我当然很开心,但是太突然,从征询我意见到发公告也就10天不到,连R都没知会,于是R到处和人说我是被挖走了,反正我的目的也达到了,爱怎么说怎么说吧。

11月,有两个比较重要的研讨会,技术方面的,虽然我的关系已经转到了销售,但是毕竟算半个组织者,还是得参加,于是花了不少精力,然后我得到了一个反馈,F总和其他人私下说,我一换部门就不管这面的事情了。我当真很失望,虽然不是直接领导,但是也认识我近十年了,居然连这点信任还没有,而且就在他说这话的时候,我还参加了两周的研讨会,中间老外的衣食住行基本我都帮忙安排,还在做技术支持。约了好久,终于找到他有时间通了个电话,把事情解释了一下,有用没用不知道,虽然我怀疑是有人在煽风点火,但是没有证据也只能当没发生吧。

12月,算是正式到了新岗位,领导又是空降来的,之前是做特种设备的,明显比R要聪明很多,但是也有一些虚浮,不知道是不是空降领导的通病,总是拿之前自己用的成功的一个套路四处套,感觉驾驭起下属来非常的吃力。当然不是指我这种技术nerd。

17年,感觉自己会变成销售-_-b,记得刚毕业时特别的抵触做销售,10年过去,现在还真没这么抵触了,看着来吧。

部门人员流失的原因

大半夜上来更新。

丈母娘急性肠胃炎,天热加上乱吃东西,老婆去陪床,我是跑腿兼司机,刚刚回到家洗完澡,2小时前还困成狗,现在已经没有睡意了。

当然,真正的狗在旁边啃骨头,咔咔响。

最近一年,部门内人员流失非常严重,部门老大辞职,基层经理走了一个,被老板改造职位一个,没实权的我一个,被新经理扁平组织结构整没了一个,只有一个稳定了。

基层的工程师更是大换血,入职2-4年的几乎全部走光,还有几个正在培养或者已经培养成专家的技术骨干离职。

管理层依然无动于衷。

管理层肯定不傻,那么这是为啥啊!

我也不是牢骚,猜猜吧。

首先应该是部门老大的更换,管理层应该把这种动荡视作领导更换的正常现象?

其次是部门职能的变化,最开始是个纯的技术部门,最近随着行业内所有的设备厂家都把利润点从新机销售转移到售后服务(耗材),盈利成了部门最重要的KPI。

当然这两点不会对基层的工程师有过多的影响,但是会影响的部门的策略。

然后就是管理层和部门老大对于团队认识的偏差,部门关键成员的定义理论上正确,但是只着眼于如何保证组织架构的完整,以及团队能力的再建设。问题在于即使组织架构完整,即使可以100%的再建设一个技术能力相同甚至更好的团队,所花的时间,以及建设团队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都会极大地影响部门,比如士气。

想让我吐槽的是,Key Person的定义首先从来没有更新,然后居然还有人数限制,这和文化大革命时一刀切右派有什么不同了……

时至今日,我依然看不出管理层有丝毫想改变的意图,不出意外的话,再过一年,现在的团队会逐渐成熟,成为一个比较完备的团队,就如2013~2014年的情况相同,还有2008~2009年,然后恐怕又是一次大的动荡。

有些厌倦每年提相同的建议了

明天参加内部研讨会,周末两天准备发言的内容,发现所有想说的话都是老生常谈,其实我提的建议都是一些很基础,也不那么难实现的。花一年到一年半足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的问题。
可现在的情况和五年前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所有人都觉得投入太大,回报周期太长,所以每年都花相对少的资源,投入到见效快但是不大的地方。
结果就是五年下来,投入不多,也不少,但是效果一点都没有。
所有人都在做紧急重要的事,很多人在做紧急不重要的事,几乎没有人在做长期但是重要的事。这就是爆发性增长市场的普遍情况吧。

一些自己工作上的逻辑冲突

目前我的工作分两块,作为工程师做一些技术支持,客户现场的服务;小团队的管理,大团队管理的参谋。
矛盾一、我会写代码,但是对于一个设备公司的应用部门,这是一个over requirement的技能,当我在日常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时,很难不去用这个技能。但是如果这部分工作出现了一些负反馈,那么我自己就要为这部分工作承担责任,而且是个人责任。
矛盾二、作为管理者,如果某个下属(即使是我自己)提供了一些服务给客户,但是这些服务的后续支持得不到稳定的,公司系统内的保障,就是这个人离职了其他人没办法跟踪支持这个工作,那么我是否要把这项服务提供给客户。
矛盾三、我即是工程师又要从管理的角度来考虑,处理问题要怎么两边兼顾。

有感

哀公问于孔子曰:“人何若而可取也?”孔子对曰:“夫弓矢和调,而后求其中焉;马悫愿顺,然后求其良材焉;人必忠信重厚,然后求其知能焉.今有人不忠信重厚,而多知能,如此人者,譬犹豺狼与,不可以身近也.是故先其仁信之诚者,然后亲之;于是有知能者,然后任之.故曰:亲仁而使能.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夫言者所以抒其匈而发其情者也,能行之士,必能言之,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夫以言揆其行,虽有奸轨之人,无以逃其情矣.”哀公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