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国人传统的评价小孩的理论,我是个好孩子,好学生,因为我学习成绩优良,关键时刻还不掉链子。
但是从父母到各种学校的老师,都很确定的把我放到了差生的类型,而且,我还没有异议。
因为,我被认为是属于那个圈子的。我只有在极少数的时间才和优等生交流——当我搞定他们搞不定的问题时——虽然这样的次数也比较少。其他的时间,我是个名符其实的差生,我和游戏男去泡网吧,和运动男去打篮球,所有的坏孩子抄我的作业都抄得心安理得且不怕我告密,因为我也经常抄他们的。所以当老师划定学生成分的时候,我被全票划到了走资派。我和差生唯一不同的是,我的成绩还很好,我想所有当过我班主任的老师都不会轻易忘记我,好事坏事都有我,学生时代老师一般只关注两种人,好学生和差学生,经常是和好学生交流完毕再批评差生,我经常很荣幸的全勤参加老师的各种座谈会议。
为什么忽然想起这件事呢,因为今天偶然翻到一篇高中生作文,虽然我承认写得很好,但是这的确和我见过的差生不同,我相信她没有和我相同的经历。
在老师眼里我属于那个圈子,其实我不是,我曾经自觉不自觉的想融入那个圈子,这个圈子也接受我,但是我还是不属于这,我想起看《good will hunting》的时候,我已经大学毕业,心智成熟,看到结尾,我深深的共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这是必然的,虽然这个“自己的活法”有时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活法。anyway,用好生差生评价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我也只能感谢那个年代给我更多的经历,让我能更坦然的面对各种失败。
+++++++++++++++===============+++++++++++++++
PS:在现在“博客”泛滥的年代,我也变得忘记blog之所以被命名,是因为一个叫trackbacks的东东,当然,现在连听过这个词的都是少数人了,我也好久没用这个功能了,用次吧……
I’m a blogger,我不是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