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声明
觉得写得差,没用,随便喷,但是如果转载,请一定保证正文的完整,出处作者随便你提不提。
本人蔡司员工,所有文章内的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观点上的偏颇,请参照本人身份。
文章内如带有广告性质,或部分内容涉及过浅,请见谅,恕本人限于某些原因不接受各种提问。
——————————我是华丽的分隔符——————————
前面的软件介绍都很简略,因为我还在这面干活,控制尺度实在很难,多说不如少说,但是对于Blade这个软件,实在是说不出来。
我还算运气好的,我用过一次Blade,我相信绝大部分专业人士都没机会测一次叶片,为什么呢?
我在很多地方都遇上这么一种情况,客户拿了一个零件,直接问我:“你看这个能用三坐标测量么,你给我测一下。”这是个很外行的行为,测什么,名义值是多少,公差如何,都是要先提供出来的。一个正方形,OK,你不用给我图纸,我可以测;齿轮呢?没有图纸我忍了,我拿卡尺卡个外径,数数齿数,把模数给你算出来;叶片呢?您还是饶了我吧。
所以,即使是在我们部门,很多人也没机会拿Blade实际使用一次,不是没有软件,不是没有零件,而是没有图纸。特别声明一下,虽然逆向工程也是测量的一种,不过这并不能归类到叶片的测量中,后面我会专门写一个小文章介绍。
叶片有自己的参数系统,就和齿轮一样,但是,你很难见到整套的成熟产品的叶片参数,因为这个东西很有技术含量,看得到产品看不到参数,你有参数不一定加工出好产品。事实上,很多地方的图纸根本标的不是各种参数,而是叶片的展开图,根本无法同软件的参数值对应上,我强烈怀疑这是仿制的结果。我猜测,当按照理论上求得的叶片参数进行实际使用时,可能还要在某些地方微调,但是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材料,加工精度——设计人员往往无法得知问题是否出在设计环节上。
扯远了,回到软件本身,软件和Gear很类似,设定参数(假设你了解所有参数的意思),修改测量策略,评定并生成报告,看着手册2个小时就能学会,问题在于那些参数,而不是软件本身。
——————————我是华丽的分隔符——————————
看着这两天我更新的东西,实在很矛盾,又是测量又是代码的。同样矛盾的还有想法,换份工作?或者干脆不工作了,去上学?或者自费去留学?或者出国当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