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不知道写这个东西的意义所在,只是想找人聊又无人可聊。
最近几周心情都不太好,主要是因为临近回国却前途未卜,再加上右脚拇指发炎,这种有点低烧的感觉应该是我的免疫系统在工作吧。
出国前对现在的情况有过估计,也有心理准备,不过想到了心情还是不好,看来心志是需要锻炼的。
出来半年后以前的直系领导调部门升职,又过了两个月左右得知组织结构重组,且我的职位已经被人顶替了,虽然组织架构图没有变,但是各种邮件列表和开会名单都开始包含那位同志的名字。最后,几天前我的名字被排除出了各个群发列表,按照正常推理,这是温水煮青蛙,赶紧辞职的意思吧……不过我花公司钱出来这一年还没有结束,出来前还签了三年补充合同,这是什么节奏啊。皇上臣妾不明白啊,我也很想辞职啊,不过你们想让我走,我可以不赔钱么?不会因为现在现金流是负的于是拿我找齐吧。。。也不对,我花的是去年的钱啊。
现在的说法是我回去以后弄一个新的部门,不过人数,规模,工作性质,任务,指标,什么都没有提,本来领导说下周来德国开会(不是我的事),可以找她谈谈,结果临时找了个借口不来了,那我就要不明不白的回国吃闲饭了么,想想也不错,如果什么都不干,现在的薪水还算是可以接受的。
其实我现在还是愿意接受挑战的,自从知道要弄新部门,在德国这面就各种努力找资源,不过臣妾做不到啊……有些破东西我自己反编译看代码重新打包都好几个月了,一问还是说:“这个我要找管理层问问,看看他们的意见。”你妹的,7个多月了还没意见呢,我也懒得问了,反正公司就这样,没权限的事情有能力做也不允许做。等回去了更没办法Push了。
现在的想法是,回去以后先考MBA,三年后补充合同到期恢复自由身,学位也差不多拿到手了,到时进退自由。
说到读这个,想起了水木社区上N多小朋友叫嚣类似“本科不是清华的不要自称清华校友”,其实这个现象蛮普遍的,有点像之前流行过一阵的鄙视链,土著非土著,Top2,985,211……
其实人的圈子不同,看这种事情的观点就不同,在学校的时候,周围的人都是一个圈子(或者阶级)的,看某件事情就会非常相似,比如:
专科生:公司招聘要求学历就是浪费,没什么不一样。
清华的:你是清华的?几字班的?
但是实际情况呢?
没有本科学历的人可能知道Top2,但是应该不知道985和211的差别,211和一般重点大学的区别。
重点大学或者那些985高校的呢,可能知道有二本和三本,但是他们应该不知道有专升本,大专,查不到证的大专,成人高考,高自考。
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等级分明,虽然专科毕业也有大富翁,清华出来也有地青,但是差别是存在的,我也招聘过,我几乎不考虑专科生,除非简历能打动我(当然目前还没遇到),连本科线都过不了,我怎么能指望你理解坐标系的转换可以用仿射矩阵运算?上次有个客户和我在QQ上聊天,一边说专科本科能力一样,一边问我怎么能让自己的专科背景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我当时的建议是,去读个专升本或者成人高考吧。那哥们最后也没有什么行动,因为他认为他的能力足够,而这种性质的学历认证没有用。
的确,我也不认为国内这个体系的教育制度有什么真正的能力培养,不过,对于一个已经不可能把自己的第一学历变成本科的人来说,选择这条路意味着:我承认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和等级制度,我认可自己之前失败了,我愿意在这个等级制度下进步一点。那么你的机会肯定会比原地踏步的人多许多,我们国家就是人多,只要你进步一点点,你就可以多把几万人甩在身后。
当我下意识得给客户提出这个意见,然后又梳理出原因后,我忽然意识到我和我的客户没有什么不同。
1.在清华北大,或者一些世界级名校出身的人看来,985还是211,可能和专科生也没有什么差别。
2.现在的能力,生活已经超出了儿时能理解的上限,我有时也会觉得自己不比清华北大毕业的人差。
3.之前我也没有弄一个研究生学历的想法,考研失败(其实中途放弃)后,就下意识的厌恶这个话题,即使大学同学中70%是硕士,10%是博士。
这件事大概发生在两年前吧,从那里开始,我就经常想找一个我自己的“专接本”,为了能让自己在这个阶级社会里再上一级。
不过一直没什么行动,一是没有合适的,对于我的情况,要找一个研究生读而且学校比本科高一个级别的,国内只有那两所了,或者出国,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基础,在职研究生的学位证又不一样。不过我的运气还比较好,在我下定决心出国读书的时候,公司有个外派机会。
但是问题依旧在,最后我的解决办法是读MBA,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以前也认为MBA是混学历,花钱买学历,但是随着在这个社会上混得时间变长,我发现所谓“大多数人认为”就是扯淡,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而且我的目标又不是当大多数人。
有没有用?不知道,开始时不知道,后来静下心里看一些人的经历和总结,又觉得这个问题没什么意义了,社会的价值观是不统一的,不像在学校,你多背十个单词考试分就会高一点,所以有用。而商品社会的规则是,你付出东西,得到东西,可能赚钱,可能赔钱,当然有时钱也会蒸发,赚了一样倒霉。所以一些之前脑海里抵触MBA的情绪一扫而空。
花钱买学历,没错,而且没什么丢人的,十几万买个硕士学历也是投资,比买辆三系五系的贬值强。不算清华校友,自己往脸上贴金,真不用,规则是,你NB了,大家抢着让你当校友。
心情好多了,“国王长了个驴耳朵”疗法还是有用的。